互联网

艾瑞:深入教学环节,教育信息化进入智能化关键期

来源:艾瑞咨询 作者:李鑫 2021/9/30 18:47:00

导语:经过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校内行政管理类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开始向教学活动信息化方向迈进,逐步深入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由外及内体现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三个维度。其中智慧课堂是智能化发力的关键场景,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导语:随着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的演进,政策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逐步从硬件设施、教学环境深入到核心的教学环节,对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要求也进一步加深,正如教育部科信司雷朝滋司长所说:“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的逻辑,从教育生态构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去勾勒发展蓝图。” 经过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校内行政管理类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开始向教学活动信息化方向迈进,逐步深入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由外及内体现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三个维度。其中智慧课堂是智能化发力的关键场景,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一、政策不断助力新兴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1、教育信息化1.0阶段(2012-2018年),重在网络化建设

2010年,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由此进入教育信息化1.0时代,开始紧抓 “三通两平台”建设。这一阶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由各级政府组织领导,进行自上而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侧重于教学硬件的普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接入及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效率低下、缺乏统筹管理等问题。

2、教育信息化2.0阶段(2018年至今),重在数字化应用与智能化教学

数字化应用

经过1.0阶段的发展和积累,我国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截止2018年9月底,全国中小学(除教学点外)中,96.3%的学校已实现网络接入,91.1%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96%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但由于不同场景、不同环节的数据并没有打通,导致在多样教学场景中无法实时应用,校内信息化仍然存在“学习应用水平不高,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由此,2018年,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建设目标,推动数字资源服务普及,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同时提出要开展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普及,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等,促进数据的共享融通,提高不同教学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智能化教学

同时,1.0阶段也暴露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不足”的问题,《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教育,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同时提出要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新环境建设与应用模式。

由此,政策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从硬件设施、教学环境逐步深入核心的教学环节,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一步加深,正如教育部科信司雷朝滋司长所说:“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的逻辑,从教育生态构建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去勾勒发展蓝图。”

二、政策推动校园场景回归,教育智能化趋势凸显

image001.png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强调“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让校内教育重新成为关注焦点,提出学校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对此,北京市教委公开表示,真正想要实现负担减轻,并不以牺牲学生的学业质量、效率为代价,而应该是在减负的同时还要增效。这就对教育科技的助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教育信息化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月内,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开发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诊断、资源推送和学习辅导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教学应用,实现“人机共教、人机共育”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了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三、校内教育信息化由教学环境逐渐深入教学核心,进入智能化发展关键期

经过20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国校内行政管理类教学环境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开始向教学活动信息化方向迈进,逐步深入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由外及内体现在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智慧课堂三个维度。

1.png注:表格只呈现了部分代表性企业

1、智慧校园:涵盖校园生活、管理、教研、教学的方方面面

智慧校园是覆盖从基础层到应用层的最广泛的概念,通常以底层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层的建设为核心,并在此之上搭建面向终端用户的一体化信息门户、办事大厅等。如传统老牌企业中的新开普,以饭卡产品为入口逐渐切入整体校园信息化业务,形成了“应用”与“云平台”两类产品矩阵,产品生态逐步完善。同时,新开普与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投资进一步建立智慧校园生态合作圈。

同时新兴互联网企业也积极布局这一赛道,如2019年,阿里钉钉宣布正式进军教育行业,基于自身的移动办公平台和智能办公硬件,整合生态伙伴资源,提出软硬件一体化的未来校园解决方案,帮助中小学校实现数字化转型。同时,钉钉与校宝在线达成合作,打造以钉钉为基础平台、校宝在线为业务管理系统的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整合阿里旗下生态资源,采取SaaS模式、低价策略,利用渠道合作伙伴快速在公立学校实现落地。

这一赛道的企业同样包含腾讯云、华为云、佳发教育、全通教育、天喻信息、拓维信息、科大讯飞等众多企业,市场发展相对成熟。

2、智慧教室:进入教学场景,注重教学支撑环境的建设

智慧教室强调依托于实体空间的教学环境,既包括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代表的教学硬件设备和相应的教学应用软件,也包括基于温度、湿度、亮度、空气等感知的物联网设备和相应的智能控制系统。如视源股份旗下品牌希沃,2008年进入教育信息化赛道,以交互智能平板、智慧黑板、录播系统等硬件为基础,逐步打通教学内容软件,形成软硬一体的综合化教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以及从2000年开始就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鸿合科技,为K12为主的学校提供智能交互平板、智慧黑板、交互式教学软件以及智慧教室的整体解决方案。同时,鸿合科技积极发展海外业务,2011年成立海外事业部,2017年与海外交互平板巨头普罗米修斯达成合作,并于2019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教育信息化的头部企业。同时,布局智慧校园的腾讯云等企业也持续在智慧教室场景布局,以及网龙等公司也转型进入教育赛道,在智慧教室领域进行积极探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3、智慧课堂:深入教学核心环节,智能化发力的关键场景

智慧课堂深入到教学的核心环节中,以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诉求,围绕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开展交互式和主动式学习,强调教学情况的实时反馈,以及以数据驱动教学优化设计,以达到提高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的效果。智慧课堂是智能化发力的关键场景,也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体现。

该赛道的代表企业如科大讯飞,2008年上市之初,讯飞将其语音技术应用于普通话口语测评,开始切入教育领域,随后逐步扩展到智能批改、个性化学习、教育云平台等细分领域。科大讯飞针对智慧课堂场景,逐步推出智能评卷系统、英语听说教考平台,以及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挖掘学生学业数据。同时创建了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用以分析学生常态化的学情、考情,帮助老师设置课堂教学重点,聚焦共性薄弱知识点,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截止2020年末,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已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及新加坡等海外市场广泛应用,与全国35000余所学校深度合作。

同样在这一赛道布局的企业还有成立于2014年的松鼠Ai。松鼠Ai持续切入公立学校和B端教育机构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致力于为全球各个国家政府教育部门、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从人工智能虚拟老师的教学服务到测评、作业、教务、教学数据化管理等SaaS服务,同时也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单位。松鼠Ai面向公立教育市场发布了教育系统产品“智能教学平台”,主要分为Ai打地基产品和测评练2大产品,致力于辅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师的精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及给老师减负,推进个性化的学习,落实减负增效,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目前,松鼠Ai已经和腾讯、英特尔和惠普等软件、硬件巨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通过这些搭载松鼠Ai教学服务系统进入公立学校,给公立学校提供普惠式的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和解决方案。截止2021年中,松鼠Ai服务公立教育中小学校已超过69000家,2000万学生。

这一赛道的企业同时包含如翼欧教育、声网等新科技公司,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竞争格局有待进一步重塑。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