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拟电厂"从技术发展上来看,不是一个非常新兴的方向,并且从能源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其很多技术的复用性也是存在的。但本篇报告结合全球市场的发展现状,来反观国内的相关行业现状,其实可以发现,"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未来多方主体和相关技术产品加速迭代的重要契机。当然,在这篇报告的撰写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相较国外市场,国内虚拟电厂在发电侧、用户侧的政策依赖性(政策不确定性)过高。我们以为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去考虑:1、无论古今中外,"市场需求"大部分都是先行于"政策释放"的,这是当下我们去尽量的寻找"市场需求"下的成长企业的重要前提。2、政策本身需要兼顾"安全监管"和"需求释放",单边政策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是不具备持续性的。同样的,我们在行业研究、企业研究的维度,依然需要回归核心的技术方向,核心的业务竞争优势。一言以蔽之,"长期价值不会被短期波动所替代"。
虚拟电厂VPP研究范畴界定
1.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发展背景
1.1 中国电力能源供给端
1.2 中国电力能源需求端
1.3 中国电力能源服务端
1.4 中国能源管理端
2 全球虚拟电厂行业发展研究
2.1 全球虚拟电厂市场发展历程
2.2 欧洲虚拟电厂市场发展现状
2.3 美国虚拟电厂市场发展现状
3.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发展研究
3.1 中国虚拟电厂政策驱动
3.2 中国虚拟电厂市场驱动
3.3 中国虚拟电厂模式及框架
3.4 中国虚拟电厂典型运营项目
3.5 中国虚拟电厂技术方向
4. 国内外典型企业案例
4.1 Next Kraftwerke
4.2 Sonnen
4.3 国能日新
后记
图1-1 虚拟电厂不同行业落位分类
图1-2 2015-2022年中国新增发电装机量结构分布
图1-3 中国电源出力全天候分布特征
图1-4 2015-2022年中国能源发电量结构
图1-5 2025-2060年中国能源发电量结构预测
图1-6 2017-2022年中国分布式光电装机量(万千瓦)
图1-7 2017-2021年中国分散式风电装机量(万千瓦)
图1-8 2010-2022年中国电力消费分布结构
图1-9 2010-2021年中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图1-10 2020-2025年中国新兴产业电力消费结构(亿千瓦时)
图1-11 2020-2025年中国新兴产业电力负荷结构(亿千瓦时)
图1-12 2022年Q1-Q3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新增投运MW%)
图1-13 2022年-2023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万台)
图1-14 被动负荷聚合方法及相关负荷特征
图1-15 主动负荷聚合方式及相关控制路径
通过剖析汽车研发数字化的驱动因素与本质、研发流程的协同性变革和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抉择及数据治理,和大家一同探讨汽车行业研发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